相控阵边坡雷达+AI技术:中国地质灾害预警的科技革命
2025年2月8日,四川宜宾突发山体滑坡险情。一台由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携带的边坡雷达设备在灾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持续开展全天候监测,凭借其搭载的相控阵技术与AI算法,提前发出精准预警,并在灾后启动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追踪山体稳定性变化,有效防范次生灾害,为人员疏散和抢险争取了黄金时间。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国产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更标志着我国边坡安全监测正式迈入"毫米级感知+智能预判+持续守护"的新时代。
据了解,该边坡雷达是由苏州理工雷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相控阵体制边坡雷达,截至目前该款边坡雷达设备仍然在现场持续工作中。
一、相控阵雷达:地质监测的"透视眼"
传统边坡监测依赖GNSS、测斜仪等点式传感器,存在监测盲区大、响应滞后等痛点。而本次投入使用的相控阵边坡雷达,采用航天级电子扫描阵列技术,通过多个微型天线单元协同工作,实现了对滑坡面的全域扫描。其毫米级形变监测精度,可捕捉到人眼无法察觉的0.1mm级岩土位移。
相较于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于:
(1) 秒级刷新:全场景扫描速度提升至10秒/次,动态捕捉山体形变过程;
(2) 高可靠:体积小,重量低,无机械结构,电子扫描抗震动干扰;
(3) 高分辨:1km处分辨率可达0.15m(R)×7.5mrad(A),精准捕捉细微的地表形变;
(4) 全天时、全天候作业:穿透雨雾、夜间持续监测,突破传统光学设备的环境限制;
(5) 多目标追踪:可同时监测潜在危险点位超百万量级,支持自动划定并绘制分风险区域。
二、AI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的"数字先知"
海量监测数据需要转化为有效预警信息。该设备搭载的智能化预警平台,深度融合了三维可视化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等多个核心技术,实现了两大大技术跨越:
动态风险评估
通过整合实时监测数据与预测模型,系统能够实时比对实际形变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当AI算法评估存在滑坡风险时,系统将自动触发分级预警机制,依据危险程度分别发出红、橙、黄、蓝四级预警,确保及时响应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智能决策辅助
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风险热力图。在本次救援中,系统准确预测出滑坡影响范围。
三、实战检验:从"灾后响应"到"事前预警"
宜宾滑坡救援的经典案例,验证了技术组合的实际效能:
快速部署:设备采用便携式设计,10分钟内完成架设调试,较传统监测网络建设效率提升90%;
动态预警:实时监测山体毫米级形变,动态触发红橙黄蓝四级预警,精准防控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该技术已在西南地区多次应急抢险中投入应用,相关技术使地质灾害预警提前量平均增加6-8小时。
四、科技向善: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中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防治正在完成历史性跨越。相控阵雷达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代表着监测精度的数量级提升,更开创了AI智能监测预警的新范式。在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这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应急抢险提供了"中国方案"——用科技的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筑起一道全天时、全天候、全维度的数字化的生命防线。